标王 热搜: 涂装  涂装生产线  喷枪  表面工程  喷涂机  前处理设备  静电喷枪  表面处理  涂装设备  汽车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环氧涂层“防护衣” 海洋防腐大进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5-28  浏览次数:38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目前已经完成60%的工程量。记者近日从大桥工程指挥部获悉,这座大桥没有一家国外公司直接参与施工,通过自主创新攻克了多项世界级难题,直接节约成本11亿元。其中环氧涂层新材料“防护衣”新技术,标志着我国海水防腐蚀研究的重大进步。

今天,当你站在南岸向海上远眺,展现在面前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气势非凡,桥墩顺着绵延约10公里长的世界最长钢栈桥一节节地从海里破浪而出。大桥选用的桩基是最坚韧的钢管桩,然而钢板虽然坚韧无比,但在海水日积月累的腐蚀下,能否确保大桥100年的寿命?国际上解决这一问题主要采用富裕余量法,如每10年损耗2毫米的钢板,100年就增加20毫米的厚度。然而杭州湾大桥有5474根钢管桩,这样一来不仅大大增加了钢材的使用量,也对卷制焊接等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桥建设者最后采取了给钢管桩“增肥”、穿“防护衣”,应用牺牲阳极保护设计等办法,节约原材料等成本4.5亿元。仅采用环氧涂层新材料“防护衣”,就将我国的海水防腐蚀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杭州湾跨海大桥有10.48公里在南岸滩涂区,既不能采用现浇施工,也无法运用常规的“浮吊架梁”作业,是工程的“卡脖子”节点。杭州湾大桥的决策者果断地决定采用每跨50米整体箱梁“梁上运架梁”的方案,制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有640个轮子支撑的运梁车。这个类似于“百脚蜈蚣”的设备,将所受重力均匀地分散到四片梁上,终于使“世界第一架”成为可能。运用这一方案比其他拼装方案又节省成本2.5亿元。

除了以上2项,通过打桩设备创新,在3公里的高墩区以钢管桩代替混凝土桩节约1.5亿元;70米箱梁运架技术的创新节省成本1亿元;南岸滩涂区钻孔灌注桩采用孔底压浆技术节省3000万元;以及层出不穷的群众性创新节省1亿元。不计算工期提前所带来的间接效益,仅从造桥成本来说,大桥已经省下了11亿元。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认领网站 | 涂装企业联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Processed in 0.085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1.5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