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涂装  涂装生产线  喷枪  表面工程  喷涂机  前处理设备  静电喷枪  表面处理  涂装设备  汽车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汽车保险杠PP塑料涂料的研制与涂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5-28  浏览次数:662
摘要:汽车保险杠聚丙烯塑料用高装饰、高耐候性底漆及配套面漆的研制,讨论了影响附着力的因素及配制工艺和施工参数。

关键词:聚丙烯;涂装;附着力

1 前言

聚丙烯(PP)是热塑性塑料中的后起之秀,近年来发展速度一直居于各种塑料之首,由于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便宜、性能优异,用途广泛,尤其在汽车工业、器械、家电方面消费量正快速增加。20世纪末世界每年在汽车领域的消费量达45万t之多,再加上PP在型材、片材、板材和薄膜,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2002年之前PP的年增长率保持在7.5%,在发展中国家,PP的消费量年增长率将是发达国家的两倍。随着家电行业、汽车行业、玩具行业生产线的增多,与其配套的PP塑料零部件的涂料和涂装工艺大量推广和应用。

由于PP的特征在于其结晶度高、耐溶剂性强、表面极性和表面能低,涂膜难以附着,再加上PP塑料的多品种化,因此PP塑料涂料及其涂装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

现所研制的保险杠用PP塑料底漆有两种:一是未经改性PP塑料用涂料,选用氯含量24%~25%氯化PP,加入适量的增塑剂作为底涂,配套双组分;二是改性PP塑料用涂料,配套面漆用双组分聚氨酯体系。

2 实验部分

2.1 原材料及配方

2.1.1 未经改性 PP 塑料底漆配方(见表1)

表1 未经改性PP塑料底漆配

2.1.2 改性 PP 塑料底漆配方(见表2)

表2 改性PP塑料底漆配方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2.1.3 面漆配方(见表3)

表3 面漆配方

2.2 生产工艺

2.2.1 底涂生产工艺

将配方量的氯化PP或改性氯化PP投入配料缸中,在不断地搅拌下,加入混合溶剂、增塑剂、助剂,连续中速搅拌10min,过滤包装。

2.2.2 面漆生产工艺

将配方量40%的羟基丙烯酸树脂加入配料缸中,依次加入湿润分散剂、颜料及溶剂后,中速分散 20min,上三辊机研磨至细度10μm以下,然后再按配方量依次将剩余丙烯酸树脂、流平剂、消泡剂、稀释剂加入,充分搅拌后,将其过滤包装。

2.3 性能指标

PP底漆性能指标见表4

表4 PP底涂的性能指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配套面漆漆膜性能检测结果见表5

表5 面漆性能指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3 结果与讨论

3.1 基料的选择

对于底漆根据PP塑料的性能,选择了不同氯含量及不同树脂改性的氯化PP、丙烯酸树脂、纯氯化PP树脂进行对比实验。对比不同情况下漆膜的附着力结果见表6。

表6 不同情况下漆膜的附着力对比/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从表6表明,纯PP塑料以氯含量为24%~25%等规氯化PP为佳,氯含量增加降低附着力,对于改性PP,相对纯PP来说增加了极性,因此以马来酸改性做底漆为佳。这也极为符合涂料基料与PP结构相似附着力好的原理。

3.2 增塑剂的选择

同时,选择了不同的增塑剂做成的底漆和面漆配套后的对比实验,见表7。

表7 增塑剂对漆膜附着力的影响

从表7表明,选用H-08增塑剂为佳,因以DOP做增塑剂的涂膜在放置后,附着力下降,有迁移现象,不适于在此类漆中使用。

3.3 溶剂的选择

根据对树脂的溶解性和喷涂时挥发速度的许可,我们选择较低沸点的酮类和苯类做PP底漆的溶剂。

3.4 面漆树脂的选择

选用高羟基含量、高耐候性丙烯酸树脂加改性树脂以提高其表面状态及其干燥性。对羟基树脂做了大量的筛选,见表8。

表8 不同羟基树脂对漆膜物性的影响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表8表明以BS-1树脂为最佳,溶剂选用苯类、酮类和酯类的混合溶剂溶解效果好,挥发速度适用生产线。

4 喷涂工艺

选用两涂一烘的方法进行上线喷涂其工艺:底材用白油擦拭→吹干→静电除尘→喷底漆→(间隔 3min)→喷面漆→流平→进烘道→(60~70 ℃,30~40min)→下线。

喷涂底漆厚度在 (5~8)μm,2min后喷涂面漆,溶剂挥发要快,否则影响附着力。

喷涂面漆厚度在 (30~35)μm,溶剂的挥发速度要适中,否则产生漆膜弊病。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认领网站 | 涂装企业联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Processed in 0.108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1.5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