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涂装  涂装生产线  喷枪  表面工程  喷涂机  前处理设备  静电喷枪  表面处理  涂装设备  汽车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漆前表面预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5-28  浏览次数:36
【摘要】介绍漆前表面预处理技术理论方面的发展。在国外,表面活性剂在化学除油中广泛应用,相应地,除油机理也有发展。采用超滤等技术处理除油废水,除油废水被回收利用,并且极少量排放。低锌和低锌锰改性磷化由于具有优异的耐蚀性正在取代常规锌盐磷化技术。详细介绍了低锌和低锌锰改性磷化涂层的特性与磷化液的组成,探讨了磷化层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简要介绍了有机磷化剂的基本概念和在涂料涂饰工业中的应用情况。

0 引言

国内外涂装行业的技术人员已经充分认识到漆前表面预处理的重要性。漆前表面预处理不仅仅是通过适当的处理使工件表面能够涂装,而且也极大地影响涂层的性能,如增强涂层的附着力,提高涂层的耐蚀性。国外有一句格言式的说法:“好的漆前表面预处理可以使普通的涂料得到良好的涂层,没有好的漆前表面预处理即使有优质的涂料也得不到优质的涂层。”漆前表面预处理在我国指的是除油、除锈、磷化。我国文献上报道的工艺较多,而有关机理方面的报道较少。本文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就这些方面在国际上发展和改进进行介绍分析。

1 除油技术

我国涂装工艺中除油、除锈的油、锈是指待处理工件表面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在国

外化学除油中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为了达到好的除油效果,在不同的场合下应用不同的

表面活性剂,相应地,除油机理也有发展。除油废水被重新循环利用,极少量地排放。

1.1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及除油机理。

国外表面活性剂品种众多,而且应用广泛。在除油过程中选择表面活性剂除了考虑HLB值(亲油亲水平衡值)外,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1)温度。因为每一种表面活性剂使用的温度范围各不相同,即:一种表面活性剂在一个温度范围内有表面活性,在另一个温度范围则可能完全消失。高温、中温、低温的化学除油液分别采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组成,以求达到最好的清洗效果。我国涂装行业应采用低温或室温除油,以节约能源。

(2)操作。喷洗用除油液和用回收水配制的除油液中要用低泡表面活性剂。用于浸泡的除油液以及清洗喷砂件的除油液中要采用高泡表面活性剂。采用喷淋或喷雾清洗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用水量。

(3)一般选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因为它们清洗效率高而且低发泡。如果选择得当,几种表面活性剂配合使用效果更好。表面活性剂还应具有分散作用,又称抗絮凝作用。从工件上清洗下来的污染物要求处于分散状态,表面活性剂应该阻止它们聚集,即应该具有抗絮凝作用。使用表面活性剂需要考虑水的硬度。因为清洗水中常含有Ca2+、Mg2+、Fe2+、Fe3+而具有一定的硬度,这些离子在清洗过程中和表面活性剂作用产生沉淀附着在工件表面上,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清洗效果。只有加入螯合剂把这些离子螯合,才能使表面活性剂充分发挥作用,获得好的清洗效果。

在喷洗过程中,油污附着在工件表面上,传统的乳化、皂化很难快速除油。只有表面活性剂迅速把油污置换掉,才能快速除油。检索我国有关文献,无论在喷洗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或喷洗机理的研究中都未见置换方面的报道。采用喷洗、浸洗相结合的除油方式,能够提高除油的效果。

在清洗过程中,除油液和工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很有效地提高除油效率。我国许多工厂采用的电化学除油就是靠工件表面产生的氢气或氧气来剥离油污分子提高除油效率的。超声波辅助除油也同样有效,它能增强除油液和工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样,在除油槽中用压缩空气或搅拌设备进行搅拌,能够提高除油效率。

因此,化学除油机理包括以下8种作用:润湿、乳化、皂化、溶解、置换、螯合、分散和机械冲刷作用。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认领网站 | 涂装企业联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Processed in 0.105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1.5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