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去年松花江污染事件后启动的全国化工石化项目环境风险大排查行动已告完成。国家环保总局11日公布的结果显示,被排查的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45%为重大风险源。
这次排查的项目总投资近10152亿元人民币,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中国化工石化行业存在着严重的布局性环境风险,如果不采取有效风险防范措施,将无法遏制突发性环境事故的激增势头。
统计显示,在全部7555个项目中,布设在江、河、湖、海、水库沿岸的项目1354个;布设于城市附近或人口稠密区的2489个;布设于饮用水源保护区上游(10公里)内项目280个;布设于大江大河干流的项目535个;布设于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的100个;布设于三峡库区的项目86个。
“中国化工石化行业存在着严重的布局性环境风险,这是去年以来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激增的根本原因。”潘岳说。
他表示,这些环境风险,是过去数十年中因产业布局不合理累积而成的,无法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只能通过加强环境安全防范措施,调整产业结构逐步予以补救。
目前,中国环保部门已责令3745家企业进行整改,49家企业落实搬迁;环境风险评价内容、应急预案、应急监测体系和风险防范措施不完善的,要在限定期限内补充完善;通过这次环境风险排查,7555个项目新增环境风险投资140.5亿元人民币。
潘岳强调,中国正处于新一轮的高速经济增长,化工石化行业是增长的主力军。如果不立即修改环评法、实施规划环评以从整体上预防环境风险就很难实现,突发性环境事故仍会继续发生,公众的环境安全仍得不到保障。这是环保工作在新时期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