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中旬,镍价飙升幅度加大,国内不锈钢市场行情跟涨。分析师表示,镍价上涨是不锈钢现货价格推动主导力量,国内不锈钢产业风险将增大。
目前,LME国际期镍价格在8月16日飙升1800美金,收盘已至29200美元/吨,并在库存极低的
支撑下,可能上冲突破30000元/吨。在此冲击下,国内不锈钢市场行情即现涨势,幅度在200至500元/吨。
从具体现货市场波动情况来看,304/2B2.0mm张浦卷报29600元/吨、太钢卷29400元/吨;平板2.0mm规格宝新产报27300元/吨,张浦产报27400元/吨,太钢产报27200元/吨左右。430/2B平板1mm报11800元/吨。316L冷轧现2.0mm平板现报51000元/吨左右。321/2B冷轧2.0mm平板34000元/吨。
热轧方面,304热轧宝钢不锈联众酸洗板3mm报27600元/吨、4至5mm暂报25400元/吨、6mm和8mm资源较缺售价25500元/吨。大庚平板8mm报26000元/吨,太钢中板10mm以上资源均报至28000元/吨。316L热轧4至6mm平板报价徘徊在45800元/吨左右。321热轧4mm缺货报38500元/吨,12mm中板35000元/吨。
分析师表示,镍价对不锈钢现货市场具备重要影响。镍价的上涨直接带动国内不锈钢生产厂商的提价以及现货市场的走牛,特别是镍含量不得低于8%的奥氏体不锈钢价格不可避免地出现大涨,而且价格上涨是针对不锈钢的下游而言,其上涨不但压缩了下游厂家利润,也严重打击了下游采购的积极性,因此最终落实到国内不锈钢生产厂商改进生产工艺,转型进行生产低成本的奥氏体不锈钢替代品,降低经营风险成为关键。
从上游原料情况来看,LME镍现货价于2003年9月突破1万美元,一路狂涨至2004年1月初达17,770美元/吨才回档,创下1989年以来14年之最高点,然后回荡到2005年下半年,临近年末的时候又展开上攻持续至今,因此预测2006年下半年镍价仍将在24000至30000美元/吨震荡。如果镍价一直保持在25000美元/吨的水平,而304系不锈钢的售价在27000元人民币/吨水平时,不锈钢企业将因此亏损2000至3000元/吨。
作为下游厂商,面临不锈钢冶炼原料价格上涨的局面,应尽快转化生产工艺或者寻求替代品进行生产冶炼,否则,将生产成本的压力直接转化到下游需求用户的后果是导致需求迅速委靡以及引发不锈钢产业链一系列的价格非正常波动。
从中国不锈钢产业来看,2006年,中国精炼镍产量为13万吨,而消费量为23.7万吨,供应缺口达到10.7万吨,如果恰逢镍原料的不正常波动将使得不锈钢生产厂商的风险加大。节约镍资源,将生产工艺转型,以铁素体不锈钢替代奥氏体不锈钢将具备重要的战略意义。
铁素体不锈钢作为一种以铬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钢种,具有含镍不锈钢所具有的成形性、经济性、耐蚀性、抗氧化性等性能,具有成本低、耐应力腐蚀性能优异等显著特点,被称为经济型不锈钢,应用前景广阔。当然,铁素体不锈钢对技术研发要求很高。近年来,全球主要不锈钢企业,特别是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都加快了400系铁素体不锈钢的研发、生产与应用。现代铁素体不锈钢的性能已大幅度提高,在很多领域可替代奥氏体不锈钢,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400系铁素体不锈钢品种已广泛用于汽车排气管(409型和410L型)、洗衣机内筒(430型)、餐厨具、家电产品、医疗设备、热水器、房顶板、幕墙及电厂设备等领域。
而在中国不锈钢的应用和生产中,以400系为主的马氏体、铁素体不锈钢所占比例还较低,这与世界400系不锈钢平均占30%的比例相差很远,与美国、日本等一些先进工业国家400系不锈钢比例达到40%的差距更大。预计2006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不锈钢生产第一大国。按照现有的品种结构继续发展中国不锈钢工业,如果2006年不锈钢产量达到600万吨的话,就需要消耗近35万吨的镍。在镍金属资源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少用镍甚至不用镍,是中国不锈钢行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加快马氏体、铁素体不锈钢的生产与工艺研究成为解决这一难题,降低国内不锈钢生产厂商风险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