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垃圾,人们曾避之唯恐不及,其实电子垃圾不是废物而是资源。如果运用先进技术合理处理,并建立必要的制度加以保障,则可实现电子垃圾的回收利用,使不断增长的电子垃圾从危害环境,变为造福人类。不过要使包含大量化学原料的电子垃圾真正实现回收利用,还需要解决政策、技术等一系列问题。
电子垃圾在作为“垃圾”时危害到底有多大?专家介绍说:1节普通的5号电池,可使数平方米范围内六七年不长一棵草,对土壤的影响将持续50年之久;制造1台个人电脑需用约700种化学原料,其中约有一半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如果埋入土壤中就会毒化土壤,焚毁则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有毒气体污染空气、形成酸雨;每台普通的电脑显示器含有约1.14千克铅,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些铅就会进入土壤污染水源,破坏儿童的脑发育……手机坏了、电脑旧了怎么办?许多人选择抛弃,对今天的许多电子设备来说,修理某个部件很多时候比重新买一个新的还要昂贵。随着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大大加快,电子垃圾这种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垃圾,已经对人类形成了包围。
据国际电子回收企业协会估计,每年大约有1亿件电脑设备被扔掉,成为电子垃圾。到2010年这一堆电子垃圾中会有10亿件电脑设备。而在所有这些垃圾当中每年只有4000万个CPU、显示器和打印机得到安全处置和回收使用,如果将手机、电视机等其他电子产品考虑在内,电子垃圾的数量将更大。欧美、日本等许多国家正源源不断地产生大量电子垃圾。国际环保组织的调查称,发达国家卖给发展中国家的大批旧电脑,正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利润的驱使下美国的电子垃圾“回收”厂商和亚洲的进口中间商进行了大规模的电子垃圾贸易。中国已成为国外电子垃圾的一个最大倾倒地。全世界数量惊人的电子垃圾中,有80%出口亚洲,这其中又有相当数量进入中国。广东省汕头市的贵屿镇是一座“著名”的电子垃圾城。这个不到50平方公里的小镇,每年回收处理的电子垃圾都在百万吨以上,其中回收塑料超过15万吨,回收铁、铝、铜、锡等常用金属超过20万吨。这里空气令人窒息,河水污浊不堪,土壤深度中毒。广东省汕头大学医学院对贵屿外来人口体检后发现,88%的人患有皮肤病、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等疾病。
电子垃圾似乎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沈志刚却出人意料地提出:电子垃圾不是废物而是资源。沈志刚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粉体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他较早地研究电子垃圾处理,常常被业内称为国内电子垃圾处理第一人,1999年获得国内第1个电子垃圾处理专利授权——“废印刷电路板的粉碎分离回收工艺及其所用设备”专利。1张多层环氧树脂线路板的含铜量可以达到30%左右,这可是一个“富矿”,目前国际市场上的钢材价格是每吨3000 多元人民币,而1吨工业电子垃圾的价格已经超过了4000元人民币。有研究表明普通的1吨电路板中,就可以分离出130公斤铜、20公斤锡、0.5公斤黄金,其中仅黄金价值就达6000美元,与50吨高品位金矿矿砂相当。
电子垃圾正在成为人们的眼中钉,与此同时,人类也面临着地球上不可再生资源逐渐减少带来的烦恼。谁能环保地解决电子垃圾的回收处理问题,谁就掌握了循环经济的主动权。正因为如此最近意大利从事电子垃圾处理的相关企业建议政府限制电子垃圾的出口,特别是大量对华出口。电子垃圾既然蕴含了无穷财富,为什么还有大量电子垃圾流入国门?在发达国家按照政府要求回收电子垃圾利润并不高,因为政府要求十分严格。由于员工工资成本高,发达国家的电子垃圾处理一般采用整体粉碎。据瑞典的EricForssberg 教授介绍,在瑞典为了节约员工成本,主要采用机器整体粉碎,电子垃圾中的塑料、纤维、各种金属在粉碎后掺杂在一起,金属回收率只能达到50%,而按照沈志刚单独处理集成电路版金属的方法,回收率可达92%。据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www.epoxy-e.cn)专家介绍,以环氧树脂为基料的集成电路版是电子垃圾中最值钱的,每个集成电路块的针脚部分都含金,铜的含量就更高了。处理时对于空线路板和未摘除电子元件的电路板,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空线路板(目前线路板生产企业有3~7%的次品淘汰),先利用简单的粉碎设备进行2次粉碎,处理成金属和非金属的混合物,利用金属与非金属的不同特性,粉碎中呈卷状的金属可以像扬场一样与非金属粉末分离。对于未摘除电子元件的电路板,也要先将其放入破碎机中粉碎,然后通过磁力分选分离出铁,通过涡流分选分离出铝,再通过风力分离出塑料等较轻物质,剩下的是铜和一些稀有贵金属。与贵屿等地那种火烧、强酸处理的方式相比,沈志刚的处理方法属于完全环保的物理处理技术,不会对水、土壤、空气产生污染。
电子垃圾处理进入良性状态需要法律政策、产业技术和公众行为三大支撑,目前我国在产业技术上已经得到突破,难题在于法律政策与公众行为的支撑。在法律政策上国际上通行的是“生产者延伸责任”原则:生产者不仅要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负责,还要对其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负责。欧盟规定从事电子设备制造及电子设备交易的厂商必须对它们产生的电子垃圾实行有偿回收处理。当年,对于欧盟的这项规定,绿色环保组织曾表示这项法律草案是欧洲环保立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将“污染付费”这一原则写进了欧洲的法律体系内。日本已经制定了《家用电器回收法》,并从2001年4月1日开始实施。根据这项法律,家电生产企业必须承担回收和利用废弃家电的义务。家电销售商有回收废弃家电并将其送交生产企业再利用的义务。消费者也有承担家电处理、再利用的部分义务。欧盟25国宣布《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在我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这2项指令规定所有在欧盟市场上出售的电子电气设备必须禁止或限量使用6种有害物质。为应对欧盟的新指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了《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提出建立废旧家电多元化回收和集中处理体系,实行生产者责任制。此外,国家将建立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专项资金,让回收处理企业实行市场化运作,国家在政策上给予鼓励和支持。
有专家认为我国《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中规定,消费者有义务向电子垃圾处理单位和企业交售废旧家电,不得擅自丢失和拆解。但却未对消费者违反此规定提出相应的惩罚措施。这说明对消费者的监督规范具有很大的难度。 浙江和青岛作为我国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试点省市,都遇到了正规电子垃圾处理企业和单位回收不到足够的废旧电子电器的难题。由于回收系统不完善以及“游击队”的高价收购,许多电子垃圾处理厂得不到足够的废旧产品,投资1000多万元的南京金泽公司电子电器废弃物加工处理中心自竣工投产以来,一直“无米下锅”。而与此相反,不正规的电子垃圾拆解地却遍布全国各地。
一些地方政府在回收体系建立上已经走在了前面。2006年5月上海电子产品维修服务协会会长俞金标透露,今年上海将建立10家专门接收电子垃圾的门店,老百姓把废旧电子产品交到这类接收门店,还可获得每台50~70元的奖励。但是这些回收体系的基础,还是消费者指望在处理废旧家电时得到一定的收入,而不是环保理念。在日本回收废空调消费者要支付3500日元;在美国加州的立法机构要求顾客在购买新的电脑或电视机时,交纳每件10美元的“电子垃圾回收费”;在欧洲消费者购买家电时会在价签上看见两个价格,一个是销售价格,另外一个是回收价格。回收价格占销售价格的1%至2%左右。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的专家曾经进行的调查显示,仅40.65%的人表示愿为自己的电子废物支付回收处理费用,在环保理念逐步建立的阶段,消费者承担的处置责任可以由政府强制实行,可借鉴国外的做法在新电子电气产品销售中包含未来成为废弃物后的部分回收处置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