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环境保护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一直是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重点之一。为了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4月上旬至5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组成环保执法检查组,市县两级人大联动,对全市环境保护法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环保法实施成效显著
“十五”以来,我市以生态市建设为抓手,以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实施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着力解决重点环境问题,环保执法、环境管理、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一是环境保护工作摆上重要议程。市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出发,确立了建设生态城市发展战略,加强生态规划编制,有序推进项目建设,组织开展专项整治,生态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各级政府坚持实行环保目标管理责任制,全市上下建立起了行政首长负责、部门各司其职、各方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2007年,我市首次召开党政“一把手”环保国策述职会,逐一点评并问责各地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环保工作的开展。
二是全力推进污染减排。2007年以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开展污染物减排专项行动,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细化分解节能减排任务,全面落实了节能减排目标考核责任制。注重狠抓污染减排工程建设,各县(市)城区全面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鼓励发展光电、太阳能、生态农业等环保产业,逐步限制和淘汰重污染行业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6年以来,全市共完成化学需氧量(COD)削减量11312.8吨,二氧化硫(SO2)削减量41411.6吨,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污染逐步下降的目标。
三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得到加强。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全面开展规划环评,严格实行环保前置审批。2007年共依法审批各类建设项目7669个,对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污染严重、生产工艺落后或选址布局不合理的228个项目依法进行劝阻或否决。强化新建项目“三同时”管理,2007年对371个项目实施了“三同时”验收,“三同时”执行率达96%,有效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
四是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各级环保部门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对全市159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专项整治,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饮用水源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组织开展化工专项整治,对全市80家年销售在500万元以下的小化工企业实施关闭,至2007年底已关闭(变更)78家。通过突击检查、暗访、夜间巡查等方式,少数企业偷排、漏排工业废水,闲置治污设施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查处。2006年以来,全市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案件292件,罚款680多万元。对高邮国安纸业有限公司等12起典型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依法追究了12位责任人的责任。
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检查组认为,我市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水环境污染问题仍很突出,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生态市建设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问题是:
一是环境保护认识不够到位。环境治理滞后于经济发展,边治理边破坏环境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二是污染减排压力不断加大。2006年和2007年我市虽然已顺利完成污染减排任务,但随着国家在减排方面一些新要求和新规定的陆续出台,未来三年减排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特别是随着我市工业经济今年冲刺5000亿,2012年达到10000亿目标的确定,污染物排放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三是环保执法力度有待加大。环境保护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的现象还较为突出,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