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涂装  涂装生产线  喷枪  表面工程  喷涂机  前处理设备  静电喷枪  表面处理  涂装设备  汽车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上海市政协委员集中视察郊区“三废”整治情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5-28  浏览次数:127

 去年至今,上海市信访办共收到反映本市郊区“三废”污染严重的来信来电共1320件。近日来,针对“三废”污染的执法检查和整治整改也正在各区县加紧展开。前天,市政协对群众反映污染严重的一些区域展开集中视察,来自环保、水务、法律等相关领域的委员到实地仔细察看,为如何根治污染问诊开方。
  环评,动工的第一门槛



  顾村是本市“四高”示范居住区,紧贴小区东面和西面围墙的,就是从事建筑钢结构制作和安装的上海中远川崎重工钢结构有限公司。15层的居民住宅楼,最近处仅距公司厂区3.95米。居民自2005年入住后,对公司噪声污染的信访就持续不断。



  “按照工业区噪声标准,工厂白天不超过65分贝,夜间不超过55分贝;但按照住宅区和混合区标准,厂方的生产噪声就超标了。而且分贝并不是衡量污染程度的唯一标准。”沈建华委员指着紧挨厂区的一排七八幢小区楼房解释:“居民夜里安睡,突然传来工厂里钢筋碰撞的巨响,这比持续的噪声更加影响身心健康。”



  厂房为何紧邻住宅区?川崎重工负责人告诉委员们:公司于1999年建成投产,当时周围是一片农田。2003年,公司旁突然建起小区,市环保局为此还专门出具了“建筑应当距离公司厂界南面40米以及西面70米”的环评。然而,建设单位在操作过程中没有遵守这一标准,造房时的脚手架还一度搭进了公司厂区。



  去年,川崎重工投资110万元在厂区西侧建造了降噪隔音墙,今年初的监测显示,噪声已经基本达到商业、工厂和住宅混合的混合区标准。目前公司正准备在南侧也进行降噪隔音措施,“但由于工厂和小区距离实在太近,这些治理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区环保局局长坦言:根本消除污染的举措是搬迁厂房,但几亿元的代价由谁来承担呢?



  【委员支招】“如果当初的规划和建设周全一些,今天的污染扰民问题完全能够避免!”视察中,多位政协委员表达了同样的感慨。大家提出,与其等污染发生后去处理,不如在污染发生前先杜绝。这需要各部门上下配合,把环评作为动工的第一门槛。



  排查,别等群众找上门



  位于徐行镇的上海务发实业公司是一家从事电镀行业的生产厂。2006年起,公司引进的电镀项目均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周边群众反映,该厂未经环评就把厂房出租给其他企业搞电镀生产线,每月要排出6000吨到8000吨废水,令人担忧。



  委员们在现场发现,车间内电镀环节大部分为自动化流水线处理,多数废水中重金属物质将被回收,最后无法利用的废水在出厂前均需经过一道在线监测设备,如主要指标重金属离子含量及PH值不合格,机器会发出警报。



  公司负责人向委员解释:在2003年,公司做过有关厂址的环评,2006年起利用新厂房陆续招租了数个电镀项目,却忽略了具体项目也要做环评。由于那时生产手续管理没有那么严,故顺利办下生产许可证。



  “对产生‘三废’的工厂进行审批是常规,没审批就是不该发生的事。”金忠贤委员询问起相关情况,嘉定环保局负责人表示,已经责令公司在本月底前补办各项环保手续,并对区域内其他工厂进行相关环保手续检查。环保执法检查人员告诉委员,目前厂内还有个别车间依然存在手工生产,但都会将废水回收,经处理统一排放到附近河道。相比一般小手工电镀厂,该厂在环保方面做得较好。



  【委员支招】“一个企业要对老百姓负责。不要等到百姓找上门,才想到自己的问题。”徐海峰、蔡家琪委员坦言,政协视察只是一时,更重要的是环保执法的定期和不定期抽查,根据实际情况审核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委员们提出,环境监督执法者应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严格执法环节。对于工业集中的区域要增加集中整治,尽快帮助企业落实整治措施,尽可能促使污染源消除。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认领网站 | 涂装企业联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Processed in 0.085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1.5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