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作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扛旗手”的奇瑞公司如何变挑战为机遇?11月25日—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记者专程来芜,采访奇瑞公司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有效举措。此前,当央视《新闻联播》《新闻会客厅》《对话》等品牌栏目纷纷聚焦芜湖时,被誉为“城市名片”的奇瑞始终是关注焦点之一。
就在外界对汽车产业的未来充满担忧时,奇瑞公司董事长尹同跃满怀信心地表示:“金融危机是当前全球汽车企业共同面临的困难,但在奇瑞看来,这场危机是自主品牌加快优化升级步伐的机遇,我们不仅做好了‘过冬’的准备,还希望在这个冬天里蓄势待发,为新一轮发展奠定基础。”
奇瑞的自信并非盲目乐观。今年1—10月份,奇瑞实现出口12.5万辆,占据中国乘用车出口的半壁江山,稳居中国汽车出口榜首,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应对困难的积极表现获得海外权威机构的高度认同。日前,在美国时代公司《财富》杂志推出的“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全明星排行榜中,奇瑞汽车再度入选,连续3年获此殊荣;在世界知名战略管理公司———罗兰贝格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中,奇瑞成功入围“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中国公司TOP20。”奇瑞公司总经理助理、新闻发言人金弋波告诉记者,对于积极打造自主国际知名品牌的奇瑞来说,从容不迫地应对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和危机是迈向成功的“必修课”之一。促使奇瑞变挑战为机遇、不断加快发展的动力,来自其稳步推进的近期、远期两大战略。前者是科学预见形势后的未雨绸缪,成效已显现;后者则致力于长远目标,为奇瑞竞逐全球市场提供了持久动力。
近期战略:先人一步实现优化升级
早在此次金融危机端倪显现前,奇瑞就从管理、制造技术、营销三方面入手,制定了企业升级优化的近期战略。为加强内部管理,奇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和国内一所著名高校合作,优化梳理公司组织和流程,着眼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提高员工工作能力。
提高制造技术水平也是奇瑞的重点工作之一,以颇受市场好评的奇瑞A3生产线为例,其拥有全面升级的自动冲压线、62个机器人操作的自动焊接线和世界领先的涂装、总装线,标志着奇瑞的装备技术正向全面自动化方向升级。
在营销方面,奇瑞不断强化售后服务质量建设,在经销渠道上推出了“大区模式”,将战场向二、三级城市延伸。同时以“快乐体验”为依托,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核心开展服务,对A3实行的“4年或12万公里”超长质保期服务也是奇瑞创新精神和发展信心的表现,奇瑞将其作为一项长期战略进行推广。靠置换的2亿元资金起步,再联合省内5家公司,筹集了10.2亿资金,做到现在的200多亿元资产。詹夏来请来当时在一汽的尹同跃和一批国内国际专业技术人员。今天,奇瑞有员工25000人,工程技术人员5000人,拥有发动机、车型设计等全部技术,去年出口占全国汽车出口的半壁江山。”
从无到有,突出重围,奇瑞靠的是自主创新这个“利器”。奇瑞每年用于产品研发的投入,均为销售收入的10%以上。投资4亿元建设的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是国内装备最先进的汽车研发机构之一,公司现已初步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开发平台。2007年底,奇瑞累计申请专利达2012件,其中发明专利393件,为中国拥有专利最多的汽车企业;被授予“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创建企业”,“奇瑞”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自主创新使奇瑞在国际市场底气十足:公司向俄罗斯、伊朗、埃及、叙利亚、马来西亚等近7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整车、组装、半组装奇瑞轿车;通过技术转让、输出工厂等方式,让外国人为中国品牌“打工”。
过去,徽商沿青弋江顺流而下汇集到位于入江口的芜湖经商兴业,再由芜湖走向世界,称雄海内外300多年。如今,敢于开创新天地的豪情将芜湖人引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创新意识深入人心,创新文化氛围浓厚,创新之树硕果累累。追寻芜湖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的轨迹,不难发现,在这片活力四射的热土上,芜湖人对创新的思考和实践,在不断深化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