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一.工艺流程:
上挂→静电除尘→底漆涂装I→流平室I→底漆涂装II→流平室II→面漆涂装→流平室III→烤炉
二.涂装治具:
在现有环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涂装治具设计和使用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涂装质量.
1.A治具与B治具之间应留有稍许间隙.
目的:a.防止溢漆.
b.避免治具换用频率过高,造成浪费.
2.B治具应尽量设计简易,可采用直条扁平钢板来代替现有B治具.
目的:a.利于清洗和重复使用.
b.可节省治具费用和模具费用.
3.c治具底座裸露在外面,喷涂时及易积漆形成漆渣,宜在喷房内输送链两边装软塑料布.
目的:1.可覆盖治具底座,易清洗和更换.
2.可减少杂质的产生.
4.所有治具应放置于无室内,上线前应确认A治具使用次数和治具清洁程度.必要时治具应进行清洁除尘.
5.各种颜色涂装用A,B治具不能混用,以免造成异色.
三.静电除尘:
静电除尘是保持喷房环境、保证涂装质量的重要因素.现有之静电除尘设备除尘效果不佳,宜采用有自动识别功能的全自动静电除尘消除仪.除去静电的同时要除去灰尘等异物.
注意事项:静电除尘室必须通风畅通,以保证除尘效果.
四.涂装:
油漆粘度、雾化压力和喷幅是决定涂装质量的三大决定因素.常见的主要涂装不良原因和对策如下:
1.流挂.
垂直表面上进行涂装时,漆膜在成膜过程中由于重力的作用向下流动.这种状态保持到成膜之后.
因素:a.溶剂挥发性.溶剂挥发快有利于防止流挂,但不易流平.
b.油漆粘度.粘度低易流挂.
c.涂料固化速度慢易流挂.
d.膜厚.膜厚厚易流挂.
对策:a.正确选择溶剂和稀释剂.
b.控制粘度.
C膜厚管理.参数控制:涂料量空气压力行枪速度角度方向距离
D涂装环境:温度湿度.
2.白化.
涂料在干燥过程中或成膜后产生云雾状白色漆膜.
原因:涂装过程中漆膜中混入水份.
a.溶剂快速蒸发引起涂膜表层温度急剧降低至露点以下.
b.压缩空气中水分未分离而混入涂料.
对策:a.选择恰当溶剂和稀释剂,控制其挥发速度.
b.控制湿度<70%,如果湿度>70%可加入防潮剂.
c.压缩空气过滤.
3.渗色:
底漆或底材中的颜料渗入面漆中导致面漆颜色改变或发花.
原因:底涂层中的着色颜料被面漆的溶剂溶解并迁移至面漆中.
对策:a.底漆完全固化后再涂面漆.
b.面漆溶剂选择溶解力较差的溶剂.
4.裂纹:
漆膜表面产生微细裂纹.
原因:制品内应力和外部应力.
对策:a.降低溶剂蒸发速度.
b.选择适当的干燥方法和升温程序,减少应力产生.
5.桔皮:
原因:漆膜不能很好的流平.
a.涂料的粘度上升至一定程度后停止流动.
b.涂料的浓度上升至屈伏值以上停止流动.
对策:a.加入流平剂.
b.控制空气压力,保证涂料充分雾化.
c.控制漆膜厚度,保证足够的晾干时间和流平.
d.控制喷房温度在20度左右.
e.调整正确的喷枪距离和角度.
6.气孔和针孔:
涂料成膜后可观察到漆膜表层以下存在氯泡或者是在漆膜表面上生成凹穴.氯孔处于涂层内,针孔在表面有开口.
原因:a.润湿不良和消泡不佳.
b.涂料的粘度、表面张力、溶剂的挥发速度、涂装环境、清洁程度等.
对策:a.根据不同的涂料体系选用消泡剂.
b.保证足够长的晾置时间,严格控制升温速度.
c.干燥和清洁底材表面,保持涂装环境清洁.
d.加入适当高沸点的溶剂改进溶剂挥发性和流动性.
7.缩孔和露底:
在平滑涂层表面出现随机分布、大小不一的凹穴,其中露出底材的称露底.
原因:a.低表面能的油脂、过量的硅油、压缩空气带来的矿物油等.
b.与涂料体系不相溶的溶剂.
c.氯泡 .
d.固体粉尘.
对策:a.加入适量有机硅助剂.
b.保持涂装环境清洁.
c.充分除去压缩空气中的水分和油分.
8.表面裂纹:
PC.ABS或PMMA等热塑性塑料涂装后,漆膜表面产生的微细裂纹.
原因:a.聚合物与溶剂接触后其表面能降低.
b.溶剂分子渗入聚合物内部.
c.溶剂挥发后表层体积收缩,产生应力.
d.溶剂使聚合物表层发生溶胀.
对策:a.涂料溶剂和稀释剂的适当选择,即溶剂的溶解力和挥发度的搭配.
b.选择适当的涂料干燥方法和升温程序,减少干燥过程中产生应力.
c.涂装前对塑料制品进行退火处理,消除塑料加工的残余内应力.
9.杂质:
在涂装过程中细小的灰尘漆渣等杂物镶嵌的油漆之中,其表面有凸起.
原因:a.A、B治具不净,附有灰尘.
b.素材除尘效果不佳.
c.A、B、C治具上积聚的油漆渣.
d.通风系统带进杂质.
e.喷房和烤炉没有维持正压,外界不洁空气进入系统.
f.人为因素,如:不穿防尘衣进出喷房.
对策:a.保持治具清洁,极时更换治具.
b.改善静电除尘装置,提高除尘效果.
c.极时更换过滤网,保持通风系统的干凈.
d.维持喷房和烤炉正压.
e.进入喷房和无尘室必须穿防尘衣.
10.漆点:
大量油漆聚集在漆膜一小面积处,其表面与其它涂面有色差.
原因:a.涂装不均匀.
b.油漆没有充分搅拌.
c.喷枪长时间使用没有清洗.
d.喷枪氯压太小,油漆没有完全雾化.
e.油漆粘度太高,油漆不能雾化.
11.油污:
素材表面附着油渍,涂装后漆膜有色差,颜色偏暗.
对策:用异丙醇或酒精擦拭.
12.刮伤:
漆膜甚至素材被破坏,有明显的凹痕和划迹.
原因:a.上下挂造成刮伤.
b.治具峦形偏向一边,致使产品与隔风板之间有磨擦.
对策:a.加强对员工的教育训练.
b.校正治具.
临时对策:有刮伤之治具不上素材.
13.附着力不够:
附着力用来检测漆膜与素材之间的附着程度.
通常用百格试验验证.
影响附着力的因素:
a.表面处理.
b.油漆性能.
c.涂装工艺.
由于目前烤漆厂素材只有经过静电处理,没有经过溶剂清洗和表面研磨处理,但第一道底漆涂装使用的是低固体分及具有一定反应活性的底漆,其对素材有一定的表面处理功能.烤漆厂现用面漆是双组份油漆,如果底漆喷涂正常,在喷面漆时如果只喷清漆而没有喷固化剂,清漆便不能固化.若再喷一次面漆,则会造成附着力不够.
五.流平室:
温度:55℃ 线速:1.35m/min
作用:
1.在一定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下,利用油漆的流动性,增加涂装表面的光滑度和流平性.
2.使溶剂等挥发物缓慢挥发,防止垂流、针孔、氯孔、桔皮等不良的发生.
六.烘烤:
温度:80度 线速:1.35m/min 时间:40min
注意事项:
1.保持烤炉正压,以免不洁空氯污染烤炉甚至流平室和喷房.
2.保持烤炉正常通风和清洁.
七.通风系统:
维系正压,各间区隔,带走杂物,更换空气
注意事项:
1.过滤网要极时更换.
2.保持各室通风处于正常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