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涂装  涂装生产线  喷枪  表面工程  喷涂机  前处理设备  静电喷枪  表面处理  涂装设备  汽车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我国涂装作业安全相关国家标准(续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5-28  浏览次数:91
——车间布置不应危害环境和其他生产作业。

  ——涂装作业场所宜布置在顶层或边跨。

  ——按使用的涂料闪点确定火灾分类,并符合相关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防火分割和厂房防爆、安全疏散的有关规定。

  ——建筑结构、构件及材料选用,应达到防火防爆等要求。

  6、合理划分并分别控制危险区域

  ——极度危险区域。存在危险量的易燃和可燃蒸汽、漆雾、粉尘和积聚可燃残存物的涂漆区或前处理区,应划分为极度危险区域,一般不布置电气设备,如确需布置应严格控制电气防爆。

  ——高度危险区域。可能出现(包括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蒸汽、漆雾、粉尘等混合物的电气防爆区域,应划为高度危险区域,严格控制电气火花。

  ——中等危险区域。极易产生燃烧的火灾危险区域,应划为中等危险区域,严格控制易燃物存量和可能产生明火的危险源。

  ——轻度危险区域。容易产生燃烧的、为涂装作业专门设置的厂房或划定的空间,应划为轻度危险区域,禁止一切明火和阻止外来火种进入。

  7、重点控制电气安全

  ——严格划分电气防爆级别和区域范围。电气系统的选型设计、安装和验收必须符合划定的级别范围和规范。电气系统必须包括设备、线路及其连接、紧固、支架、灯架等相关的一切设施,不允许有一个例外,以保证电气整体安全。

  ——正确实施接地接零和防静电接地。

  ——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8、必须采取通风防护技术措施

  ——要以局部通风为主,辅以全面通风。

  ——人员操作区域,必须选用合理的(风速、气流组织、排风方法、抑制等技术)方式,使通风系统达到保护人员健康的目的。

  ——对于通风的封闭空间,必须选用合理的(浓度计算、温度控制、泄压、防止漆垢沉淀等技术)方式,确保通风系统达到保证安全的目的。

  ——合理选用与布置风机、管路及其连接、固定,采取必须的浓度检测、温度控制、电气接地等措施,使通风系统处于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状态。

  9、必须采取保护健康的卫生防护措施

  ——操作区域的有害因素(有害物质、温度、湿度、噪声、照明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确定卫生特征级别,配套必需的卫生辅助用房,配置应急卫生设施。

  ——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和有害因素定期检测。

  10、严格控制设备的安全性能

  ——设备应具有便于操作、维护和清理的合理结构、足够的强度、刚度,适当的材质和连接。

  ——设备还应具备必要的要素控制仪表、安全装置和技术措施;限制过负荷、过电压安全装置;危险区域内的设备表面温度控制;点火能量、火花放电安全距离控制,高压屏蔽;承压装置的耐压、气密性能;应急的紧急安全技术措施。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认领网站 | 涂装企业联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Processed in 0.076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1.5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