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粉末喷涂型材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夹具的制作及上料方式的选择。夹具从整体上来看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放于型材两端的夹具,另一类是放于型中间部位的夹具,两者在应用上有显著的不同。两端挂放的夹具应保证其能承受相当重量的压力,因为在上料方式上采用一种类似串联的连结方式,受型材自重及挂具与型材接触面积较小的影响,使挂具必须保持相当的承重力;中间部位使用的夹具在制作及使用过程中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应尽量减少夹具与型材的外表面(即建筑装饰面)接触点的大小,接触点阻碍了粉末在型材表面的吸附,形成一些细小的瑕疵;接触点越大,瑕疵的面积越大,所以应尽量减少夹具型材的接触面积,另外中间部位的夹真在设计中有一个竖向放置的挂杆,在生产过程中吸附了一些粉末,阻碍了粉末在后面型材上的吸附,所以应及时对这些部位进行补粉。型材的挂具中的挂放位置也应遵循相应的原则,包括复杂面尽量放于水平位置,水平左右两面是最易吸附粉末的地方,并且最复杂的一面尽量偏向于同一个方向,这时偏向一面的喷枪粉量及加速风的压力可适当提高,而且粉末喷出方向与凹槽处于平行位置,喷粉的力度易于粉末的吸附。对于一些凹槽较深的型材。增加粉量与推近喷爪与型材的距离都是适用的。表面积较大或结构复杂的表面应禁止放于向下的位置,同时也要区分型材的装饰面与非装饰面。
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对型材装饰面的要求往往高于对非装饰面的要求,与墙壁及型材之间的咬合可掩盖一部分瑕疵。对于一些形状特殊的型材,及时调整夹具的位置,使型材在挂具的位置保持一定的倾斜角度,以增强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易于粉末吸附。另外对于一些重量较重的型材在使用中间位置的夹具时,应使弯头部分具有一定的弧度,因为重量较大时,产生类似翘尾现象,在运行过程中容易产生脱落现象,夹具的弧度可以保证型材处于垂直位置上,确保产过程顺利。另外导电梁及挂具随着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多,涂膜会越积越多。涂膜本身是不导电的,会影响导电梁及挂具的导电性,进而影响到粉末在型材表面的均匀分布,导电梁及挂具上的涂膜应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清除。
(2)前处理工序较普通的氧化处理前的前处理工序较简便,主要为脱脂与硌化,原料消耗较低,日常维护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前处理工序应注意的事项。前处理过程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减少烘干过程中的能耗,前处理过程中多采用比较大的料架,尽可能多装待处理的型材,型材间的间隙及疏密程度是前处理过程中首先考虑到的问题。对于一些质地较软的型材,应多在型材中间位置放置横旦,并且让凹槽部分尽量向下放置,这样有利于水份的蒸发。当烘干过程完毕后,仍有水份残留时,为避免破坏型材表面的硌化膜,及温度过高时型材容易产生变形,不应再放入炉内烘烤,可采用凉干或用气枪吹干的方式。另外型材出入各槽及在滴干过程中,必须保持适当的倾斜角度,但容易造成部分型材滑落,应采用在料架某一端头部分捆绑千块钢丝网作为预防措施。
(3)喷房中应注意的问题。喷房生产是喷涂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喷涂型材表面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喷涂过程中各项工艺参数的控制。粉量及加速风是两项关键的技术指标,正式喷粉前,可试喷几次,这时可在喷房两端观察粉量的大小及粉末分布的均匀程度。此时的粉末在距离喷爪端头10cm以内部分沿直线运行、以外部分便是以雾化粉形式存在,吸附在型材表面的粉末其实就是这种雾化效果的粉末,是否存在这种雾化效果的粉末是作为控制喷爪与型材之间距离的标准。除了工艺参数以外,一些必要的细小环节也应要注意。
(a)喷爪的位置,喷爪应保持一定的倾斜度,偏向于型材运行的方向,喷爪在排列上保持竖向平行,端头部分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喷爪之间不应有重叠部分,上、下喷爪的位置以粉末覆盖所有型材为宜。
(b)浮游压力的控制,浮游的作用是利用气流的作用,使粉末产生一种适当的悬浮状态,手感类似于液体流动的状态,用手或棍棒搅动粉末时,感觉不到阻力的存在,即浮游达到充分状态。浮游便于粉末吸入导管,在加速风的作用下,产生雾化的效果,压力不足或压力过大都会造成浮游不充分的产生。
(c)粉末的回收再利用,吸附于型材表面的粉末仅占所有喷枪粉量的1/3左右,散落在喷房内的粉末较多,回收粉必须与新添加粉混合使用,效果比较好,所以粉末应及时回收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