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棉纺行业的钢领、钢丝圈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对成纱的质量和棉纺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为了提高钢领、钢丝圈的性能,国内外生产厂商无不从材料的选择、形状的设计、制造设备、工艺升级、热处理及表面处理技术的改进等方面入手,力求使钢领、钢丝圈达到最理想的工作状态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钢领、钢丝圈的主要失效形式是摩擦磨损,而机件的磨损主要从表面开始,因此,当结构形式、材料等确定后,零件的表面性能对其工作状态及使用寿命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在刚结束不久的中国纺机器材协会钢丝圈组的一次会议上,就呼吁提升国产钢丝圈技术水平的措施其中之一就是要实现钢丝圈表面处理技术的突破。现代工业的发展对零部件的表面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各国对表面工程领域的研究一直非常活跃,越来越多新的表面处理技术被应用到现代生产中去,其中包括航天航空以及国防领域的一些高端技术也逐步被运用到民用产品中去,加快了工业产品的技术进步。
然而,任何一项技术都不是万能的,表面工程技术也一样,必须选择适用于零件及其使用工况的表面处理技术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对于纺织钢领、钢丝圈而言,由于零件具有复杂的形状,在没有润滑剂的状态下高速运行,高速运行要求零件要有非常高的精度,剧烈的摩擦会产生较高的温度,工作环境湿度大又比较容易导致表面氧化生锈,从而影响钢丝圈运行的稳定性,因此表面处理工艺就需要有非常好的针对性。
有可能合适钢领钢丝圈的现代表面工程主要有以下三种,这些技术使材料表面获得材料本身没有而又希望具有的性能。
1、表面改性技术
普通纺织钢领、钢丝圈的滲碳、滲氮处理是属于表面改性技术的范畴,相对于只进行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来讲,零件的表面性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这还不能满足高速耐磨优质的要求。表面渗硫、渗硼等表面改性处理也有同样的现象,如果能从改善材质、提高加工精度以及渗金属以及非金属元素等多种手段同时运用,也可以有效提高钢领钢丝圈的耐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如韩国以及日本的某些品牌就是这种手段提高产品质量;
2、薄膜技术
薄膜技术由于加工设备以及工艺复杂,造价昂贵又无法批量生产,而不适合于钢领、钢丝圈的表面处理,因此市场还没出现用薄膜技术处理钢领钢丝圈;
3、涂镀技术
近年来出现了涂镀技术在钢领、钢丝圈的应用,电镀硬铬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较低的摩擦系数,但是由于均镀能力较差、耐磨性能差而难以应用。从工艺及涂层性能上分析,优质的化学镍涂层技术是比较适合于钢领、钢丝圈表面处理的,我们常见的镀氟钢领、钢丝圈正是基于这种技术。
化学镍涂层具有以下特点:
1)层的厚度及组织结构具有极好的均匀性,涂层任何一点的厚度误差在5%以内,不影响零件的形状尺寸,方便后处理工序;
2)涂层与机体的结合力好,涂层不会产生脱落;
3)经过一定的时效处理工艺,涂层的硬度较高,具有一定的自润滑性,耐磨性能良好;
4)涂层具有强大的锈蚀惰性,即使是在非常潮湿的环境,也不会被锈蚀;
5)工艺稳定、环保。
当化学镍涂层滲入不同的非金属微粒时,会在涂层组织中弥散形成复合涂层,可以极大地提高涂层的性能,并根据选择不同材料的微粒,形成自润滑减摩涂层、耐磨涂层、电性能、磁性能涂层等,当加入纳米材料时,便能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涂层。现在市场上出现的镀氟钢领、钢丝圈,就是化学镍和聚四氟乙烯(俗称塑料王)复合涂层,这是一种减摩自润滑涂层,该涂层有极低的摩擦系数,减摩性能极好,真正起润滑减摩作用的是聚四氟乙烯微粒。这种复合涂层适宜在250℃以下的温度工作,温度超过250℃时聚四氟乙烯微粒就会软化,极大地降低涂层的性能。由于添加的是聚四氟乙烯软质微粒,涂层的硬度很低,有硬物或锋利物体划过时,极易破坏涂层。这种技术在我国以及其它国家都非常成熟,不过到目前为止,这种表面镀氟钢领钢丝圈除了我国有部分厂家生产以外,还没有哪个国家推广这种产品。
钢领、钢丝圈的表面涂层处理还有一种化学镍添加碳化硼微粒的涂层。碳化硼也是一种综合性能非常好的陶瓷材料,它的硬度很高,莫氏硬度达9.3(金刚石的莫氏硬度是10)。碳化硼具有极好的高温稳定性和自润滑性,与化学镍合成硬质复合涂层,涂层的硬度可达HV1000-1100,并且可以长期在500℃以内的温度工作而硬度不变,具有非常好的耐磨性能,德国雷纳福斯特公司已经成功地将这种涂层应用于纺织钢领、钢丝圈,并且通过与著名的纺纱厂合作实验,证明了在纺织钢领、钢丝圈上,碳化硼和化学镍涂层是最合适的。这种具有陶瓷微粒弥散结构的复合涂层,不但能使纺织钢领、钢丝圈的使用寿命有极大的提高,还可有效改善纺纱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国内也能够做碳化硼和化学镍涂层处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高品质表面涂层的推广应用,必然对我国纺织器材的技术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