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冯昭奎看来,网络化的制造、销售、采购、售后服务以及承揽订货等方式,成为企业必不可缺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工业发达国家的装备制造业已经出现了一批运营网络市场的专业企业,从事机床、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产品等各个领域的网络市场运营。
可以说,通过在成套化与信息化上进行投资,从而带动产业升级,将使企业摆脱产能过剩的阴影。
细分行业寻找机会投资策略另辟蹊径
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同时,选择投资市场前景广阔的细分行业也是企业摆脱产能过剩的合理途径。在投资策略上,既要考虑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长远影响,也要考虑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在具有潜在投资机会的细分行业中,机床行业产值已经连续三年实现20%以上的高速增长,而数控机床的需求将继续维持旺盛状态,其市场需求来自两方面,一是替代普通机床的需求,二是汽车、军工等行业技术升级所激发的对精密机床的需求。所以未来发展空间潜力巨大。
2006年我国铁路大规模建设已经启动,铁路网建设和机车车辆购置速度都在加快。预计机车车辆投资占铁路总投资的比重将在较长时间内高于25%,因此,未来15年,我国机车车辆制造业将处于持续繁荣的黄金时期。
根据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2010年大、中型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分别要达到95%、80%以上,因此,煤碳开采机械和安全设备的投资潜力也十分巨大。
工程机械从总体上看,目前并不是中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品,许多高端产品,例如大吨位全路面汽车起重机、全断面掘进机、盾构机等仍然依靠进口,但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1997年出口额只有2.85亿美元,而2004年则达到18.55亿美元;2005年1~10月出口额就已经达到了23.3亿美元。产品各项技术指标方面与卡特彼勒、小松等公司的差距已经较小,而价格只有这些公司同类产品的40%左右。市场容量和发展空间值得投资者关注。
除此之外,在选择投资项目时,独到的眼光也会带来意外的惊喜。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森远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国公路总里程为167万公里,由于高速公路发展较晚,目前,大修用大型设备只有寥寥几台。经过大量市场调研,森远公司发现了新鲜的“奶酪”——高等级公路养护机械制造。
在森远看来,高等级公路养护设备和建设工程机械这块“蛋糕”,决不会越吃越小,而是越吃越大。于是他们果断投资,成立了国内第一家高等级公路养护机械开发生产企业。坚持技术先进性、功能适用性、性能科学性,使自己的产品具有了“专、精、特、新”特点,产品品种以每年2至4个的速度递增。2003年,他们研制的“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研究及企业信息化”被列入国家“863计划”。
有人说,装备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脊梁,是社会进步和富民强国之本。而结构性的产能过剩使众多装备制造业企业步履蹒跚,产能过剩并不只有减产压库这一种选项,其实找准正确的投资项目是告别产能过剩的更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