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产品不但国内配套大量需要,出口前景也很好,应继续大力发展。氮气缸和热流道元件国内至今仍缺乏像样的专业厂生产,主要依靠进口,应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水平,形成标准,并组织规模化生产。
其他高技术含量的模具
占模具总量近8%的压铸模具中,大型薄壁精密压铸模技术含量高、难度大。镁合金压铸模和真空压铸成形模虽然刚起步,但发展前景好,有代表性。子午线橡胶轮胎模具也是发展方向,其中活络模技术难度最大。与快速成型技术相结合的一些快速制模技术及相应的快速经济模具有理想的发展前景。这些高技术含量的模具在“十一五”期间也应重点发展。
技术发展重点及战略
高新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为保证属高新技术产业的模具工业快速发展,模具行业中许多共性技术也必须更上一层楼,应不断开发和推广应用,并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它们主要是:
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中国国情,具有较高水平的模具设计、加工及模具企业管理的软件,不断提高软件的智能化、集成化程度。
推广应用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并研制相应设备。
高速高精加工包括切削加工和电加工及复合加工等。在未来15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机床行业应向模具行业逐步提供适合于模具高速高精加工的相应设备,如有可能,建议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精度能达到0.0001mm的高精度模具制造设备。
快速原型和快速经济模具制造新技术的进一步开发、提高和应用。
大力发展和推广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例如逆向工程、并行工程、敏捷制造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应用;包括大型级进模、高精密、高复杂性、高技术含量的先进模具三维设计和制造技术的研发;包括冲压工艺设计系统、模具型面设计系统、成形分析系统、模具结构设计系统、模具CAM系统和冲压专家谘询系统的车身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系统的研发;模具的集成、柔性及自动加工技术和网络及虚拟技术等。
模具制造新工艺、新技术。模具制造的节能、节材技术,模具热处理、表面光整加工和表面处理新技术等。高性能模具材料的研制、系列化及其正确选用。
中国模具产业除了要继续提高生产能力,今后更要着重于行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结构调整方面,主要是企业结构向专业化调整,产品结构向着中高档模具发展,向进出口结构的改进,中高档汽车覆盖件模具成形分析及结构改进、多功能复合模具和复合加工及激光技术在模具设计制造上的应用、高速切削、超精加工及抛光技术、信息化方向发展。